副教授L.Poškaitė的讲座我们有机会了解现代中国社会
5月26日在L.PošKitė副教授的讲座“传统男性理想形象在现代中国的转变”中,我们听到了20世纪以来中国“男性危机”的讨论。L.PošKitė首先介绍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很少探讨男性气质这一课题。
5月26日在L.PošKitė副教授的讲座“传统男性理想形象在现代中国的转变”中,我们听到了20世纪以来中国“男性危机”的讨论。L.PošKitė首先介绍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很少探讨男性气质这一课题。
新华社维尔纽斯5月8日电(记者郭明芳)立陶宛“汉语桥”中文比赛8日在线上举行,来自立陶宛不同地区的三所中学和一所大学的7名学生参赛。
3月25日,在维尔纽斯大学孔子学院的提议和努力下,维尔纽斯大学工程学院(s.Lozoraičio St.)开设了孔子课堂。这是立陶宛第二所孔子课堂暨考纳斯的第一所孔子课堂。
封锁不仅没有减少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相反,这种非同寻常的情况增加了人们对维尔纽斯大学孔子学院的兴趣,并为孔子学院开辟了新的机遇。
11月25日,维尔纽斯大学孔子学院组织了一次在线公开讲座“中国传统医药在现代世界的意义”。我们非常感谢中医,物理治疗师和生物医学博士VitalijusNaumavičius的宝贵中医知识,以及有关如何在冬季养生的建议。讲座中讨论并比较了两种治疗系统-西医和中医,分享了VitalijusNaumavičius本人在中国获取得有益经验和他的研究成果。对于立陶宛人来说,有趣的是,我们国家里一半以上的药用植物在中国也有。不同的是,我们只使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进行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11月19日,维尔纽斯大学孔子学院组织了题为“茶之路:从茶树到茶杯”的网络公开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茶文化专家、研究员吉德里乌斯·萨波卡。
由于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全球局势,由孔子学院总部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汉语桥”汉语能力竞赛在网上举行了。
9月28-30号, 维尔纽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三场纪念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孔子诞辰的活动. 我们通过文化活动来庆祝这一天:
中秋节快乐!
与每年一样,今年也于5月16日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汉语桥文化大赛。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优秀的学生们没有因为不同的比赛形式(远程居家比赛)而拒绝参赛。 维尔纽斯大学亚洲和跨文化研究学院的学生以及我们合作高中的学生参加了此次比赛:维尔纽斯工程大学附属学校,维尔纽斯乌祖丕斯中学,考纳斯耶稣会中学,克莱佩达橡木中学,斯旺乔尼斯明道沟中学。
新年快乐!
1月17日,维尔纽斯大学孔子学院为维尔纽斯 Šeškinės小学学生组织了一次有关中国的教育讲座。参观期间,小学生们有机会了解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在参观的第一部分中,维尔纽斯孔子学院院长简要介绍了这个国家,重点介绍了有关中国的趣事。
11月27-28日,维尔纽斯大学的学生和其他活动参与者一起庆祝我们孔子学院生日。
2019年11月1日,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决赛在郑州落幕。今年是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孔子学院第三次派出选手参加汉语桥比赛,代表学生是维尔纽斯耶稣会学校的Austėja Obolevičiūtė。
2019年7月19日至22日,中国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黄蒙拉在立陶宛的三个城市-维尔纽斯,考纳斯和阿利图斯举行了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