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bar

1月20日,我们与翻译家黄英德(因德雷·巴尔奇科尼特 - 黄)进行了一场线上对话。她因翻译双雪涛(1983年生)的短篇小说集《艳粉街》(2023年出版)而于2024年荣获多米尼克·乌尔巴奖(Dominik Urba Prize)。这部作品是首批被翻译成立陶宛语的中国文学作品之一,首个同名译本还入选了当年最佳翻译作品榜单。

对话第一部分聚焦于作品及其创作背景,第二部分则围绕翻译过程及其面临的挑战展开。我们认为,这对汉学家和翻译工作者而言都颇具趣味。 《艳粉街》是第三部被翻译成立陶宛语的中国小说。这部作品之所以引人关注,不仅因为它是2016 - 2017年间的新作品,还因为其作者是年轻一代的作家。另一个有趣之处在于,故事中描绘的中国地区,在某种程度上让人联想到立陶宛历史上的某些时期。

双雪涛是中国年轻一代中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也是东北新锐作家群的一员。迄今已出版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散文集。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也收录在《艳粉街》这一短篇小说集中。他常被拿来与村上春树、福克纳和海明威相提并论。

《艳粉街》带领读者走进中国东北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沈阳,这里所属区域通常被称作东北。 在毛泽东时代,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是中国的工业中心地带。但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有企业纷纷倒闭,数百万人失业并陷入贫困。艳粉街是沈阳的一个真实地点,是作者出生和成长的贫民区。双雪涛在其短篇小说中融合了新现实主义、魔幻黑色风格、自传体小说、侦探小说等多种体裁,通过令人难忘的人物故事,探讨集体创伤经历。

更多信息请参见对话录音(立陶宛语)

https://youtu.be/Pv9eZE4zCUM

短篇小说集《艳粉街》现已在立陶宛书店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