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之际,听众有幸聆听了 L. Poškaitė 副教授关于 “传统和当代中国的儒学 ”的讲座。
讲座的重点是儒家的主要思想和价值观,以及他们是如何融入当今中国社会的。
讲座伊始,主讲人强调了儒学的普遍性和开放性。儒学不仅是一种哲学和宗教,而且 儒学也被认为是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学派,这一学说传统从孔子时代一直延续至今。
在西方,孔子从 17 和 18 世纪开始受到关注,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儒学通常被视为一种宗教,而在中国,儒学被称为 “儒”,意为 “有学问的人的教诲”。
讲座追问了这一学说是如何在中国生存了近 25 00年并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儒学曾经是一种精英主义的学说,并非人人都能接触到,它针对的是权贵阶层。另一方面,儒学在社会心理中越来越无处不在,逐渐影响了世界上近五分之四的人。
今天的中国正经历着儒学的复兴。主讲人指出,这可能是受到了这样一种观念的影响,即儒学是中国社会的主要伦理政治教义,包含修身、立德、齐家、治国等内容,它以道德社会的伦理为基础。
讲座总结道,儒学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法律、立法、社会和性别关系、艺术、史学,甚至是对现代名人的崇拜。儒学是一种国教,具有帝王意味,曾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和地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