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bar

自古以来,中国人关心幸福。幸福的观念是中国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中国人的迷信、预示命运的数字、幸福的标志等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根据儒家思想,中国文化中的幸福观是以道德为基础,将自己从对富贵的追求中解放出来,这有助于体验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快乐或幸福。

与他人分享快乐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快乐。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幸福与成功有关—即工作好、社会地位高等,其中最看重的是家庭。有家庭责任的美好幸福生活体现了儒家的核心美德--孝道。

在12月14日的公共讲座 "现代中国的幸福追求与伦理困境"中,我们试图了解中国人自己对幸福的看法,以及他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障碍和伦理困境。20世纪末经济改革带来的物质条件的改善,真的让中国人更幸福了吗?中国人的幸福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幸福有何不同?

讲座回答了这些问题,同时讨论了中国人的各种幸福观,以及这些观念从古至今的变化。 20世纪以来,"幸福"一词就包括两个方面:快乐和得益。汉语中有更多形容幸福的词语,例如:快乐、欢乐、开心、喜乐、吉、福。

听完讲座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代中国的幸福观有很多方面和形式:它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可以被看作是消费,也可以是愿望,也可能是被赋予的东西,或者仅仅是一种命运,在这种命运中,人们能够得到满足。这种幸福观以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并得到儒家思想的支持,从科学热、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重生的道教,到与西方的同化。然而,中国人的幸福观通常不能孤立地去理解,它具有关联性。幸福与家庭幸福交织在一起,与更大的利益--国家相关。